色譜工作站的規范操作需貫穿“準備-運行-分析-維護”全流程。核心在于細節把控——從流動相脫氣到基線平衡,從進樣精度到數據處理,每一步均需嚴格遵循標準流程。同時,需結合具體儀器特性(如Waters Empower的方法組管理、福立工作站的譜圖后期處理功能)靈活調整操作策略,以確保數據的可靠性與儀器的穩定性。
色譜工作站使用細節
一、開機前準備:確保儀器與樣品“雙達標”
流動相制備
溶劑需用色譜純級(如甲醇、乙腈),水需為超純水(電阻率≥18.2 MΩ?cm),避免雜質污染色譜柱或檢測器。
若流動相含緩沖鹽(如磷酸鹽、醋酸鹽),需用0.22 μm濾膜減壓抽濾(有機相用有機相濾膜,水相用水相濾膜),防止鹽結晶堵塞管路;混合流動相(如甲醇-水=7:3)需先混合再超聲脫氣5-10分鐘,或通過儀器在線脫氣機,避免氣泡進入泵體導致壓力波動、基線噪音。
樣品處理
樣品需溶解于流動相(或與流動相兼容的溶劑),避免沉淀堵塞進樣閥或色譜柱;用0.22 μm濾膜過濾樣品,去除懸浮雜質;若樣品濃度過高,需用流動相稀釋至線性范圍內(通過標準曲線驗證)。
二、開機與系統平衡:穩定是關鍵
開機順序:遵循“先低后高、先泵后檢測器”原則——先打開計算機與色譜工作站,再依次開啟輸液泵、柱溫箱、檢測器,避免電路沖擊。
系統平衡判斷:紫外檢測器基線漂移≤0.01 mAU/h,噪音≤0.005 mAU。若流動相含緩沖鹽,需平衡30-60分鐘(或20-30柱體積),直至壓力、基線無波動再進樣。
三、樣品進樣與數據采集:精準操作
進樣操作:進樣器(如10 μL、20 μL定量環)需提前用樣品溶液潤洗3-5次,避免殘留溶劑影響樣品濃度;手動進樣時,需“快速切換閥位”(從“Load”到“Inject”),且每次進樣速度、力度一致;自動進樣器需檢查樣品瓶密封性,避免溶劑揮發。
實時監控:進樣后觀察系統壓力、峰形及信號變化。若壓力突然升高(超過柱壓上限),需立即停泵排查堵塞;若峰形異常(拖尾、分裂),需檢查樣品污染或色譜柱失效。
數據采集參數:設置合理的采樣頻率(如10 Hz)和積分閾值(如0.001 mAU),避免漏峰或積分誤差;手動積分時統一起點、終點(如峰高10%處),確保同批次數據一致性。
四、數據處理與分析:科學嚴謹
譜圖后期處理:若預設方法無法準確分析樣品峰,可通過調整積分參數(如斜率閾值、最小峰面積)優化結果,但不得修改原始數據。
結果驗證:用標準品驗證系統適用性——理論塔板數(N)≥2000(反相柱C18),分離度(R)≥1.5,重復性(RSD)≤2%(n=5次進樣)。
報告生成:選擇報告格式(如自定義字段、圖表組合),導出數據需包含完整實驗信息(如流動相組成、色譜柱型號、計算結果等)。
五、關機維護:延長儀器壽命
流動相清洗:若流動相含緩沖鹽,關機前用過渡流動相沖洗30-40分鐘(或30柱體積),再用純有機相沖洗20-30分鐘,防止鹽結晶堵塞管路或破壞柱床;若流動相為純有機相,直接用有機相沖洗15-20分鐘即可。
部件保養:進樣閥用甲醇沖洗(Load狀態下注入100 μL甲醇,切換閥位沖洗);檢測器關閉燈源(氘燈壽命約2000小時,非使用時及時關閉),長期不用時用甲醇擦拭流通池窗口。
記錄與歸檔:記錄儀器使用時間、燈源壽命、色譜柱使用次數等信息,便于后續維護追溯。